北京地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累计发放142亿元 政策显效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发布日期:2025-04-28

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当前,北京地区各银行已累计向30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142亿元,涉及54笔贷款业务。此举标志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源于2024年10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与证监会联合推出的创新工具,旨在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进行股票回购或增持,从而增强市场信心。政策明确首期额度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并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放贷款,贷款利率不超过2.25%。北京地区作为政策落地的重点区域,通过高效对接机制和流程优化,推动政策快速见效。

数据显示,北京地区金融机构与93家上市公司或其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总金额达186.5亿元,其中已落地金额占比近76%。从行业分布看,贷款支持的项目覆盖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与国家战略导向高度契合。例如,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以超100亿元的实际投放金额暂居首位,其支持的某央企集团增持项目从需求对接到出具贷款承诺函仅用时1.5个工作日,刷新了北京地区的业务办理纪录。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则通过“主动授信+差异授权”模式,实现从贷款承诺到交易落地最快2周完成,储备项目金额超200亿元。

专家认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工具创新意义显著。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至10%、延长贷款期限至3年、允许股票质押等优化措施,极大缓解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政策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发力,既避免了直接干预市场,又强化了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这种‘政策托底+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既稳定了市场预期,又推动了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政策红利的释放还体现在对资本市场生态的深层影响上。国务院国资委近期明确要求央企加大增持回购力度,中国石化等龙头企业已启动专项计划,通过贷款资金强化股东责任担当。同时,民营企业成为政策受益的主力群体,中信银行公告的项目中民企占比达91%,体现了政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平等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贺杰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深化银企对接机制,扩大政策覆盖面,并加强风险监测,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随着政策效能的进一步释放,预计更多上市公司将借助这一工具优化资本结构,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