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2025年第1周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的阳性率上升趋缓,其中,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了3.8%,预计本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会逐步下降。随着冬季的来临,天气逐渐转冷,急性呼吸道感染高发,全国多地儿科迎来了新一轮就诊高峰。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多家医院发现,在儿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诊室,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较平时增长了约三成,其中大部分患儿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典型症状。该院急诊科主任表示,自11月以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数量持续攀升,医院不得不增加诊室和医护人员以应对就诊高峰。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海和广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近日的门诊量同样居高不下,医院方面已经优化了就诊流程,增加了挂号窗口和诊疗科室,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以来,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医院加强了对发热门诊和急诊的管理,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专家指出,今年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天气转冷后,人们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不畅,病毒传播风险增加。其次,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导致感染几率上升。此外,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
针对当前的就诊高峰,各大医院纷纷采取措施应对。除了增加医疗资源外,还加强了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如何在孩子生病时提供正确的护理。同时,医院也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为了缓解儿科就诊压力,一些地方卫生部门还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尽量通过预约挂号的方式就诊,避免盲目涌向医院。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引导轻症患儿在社区医院或诊所就医,也是缓解大医院压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冬季的深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专家呼吁,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同时,医疗机构应继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确保每一位患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