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联合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N-糖基化修饰在结直肠癌(CRC)肝转移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天冬氨酸蛋白酶(CTSD)的N-糖基化修饰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一发现不仅为深入理解CRC肝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开发靶向糖基化修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现有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但CRC肝转移的高复发率和预后不良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CRC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之间的N-糖基化蛋白组,发现并揭示了CTSD的N-糖基化修饰在CRC肝转移中的关键作用。CTSD作为一种重要的溶酶体蛋白酶,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代谢重编程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其在CRC肝转移中的特定作用及机制,此前尚未得到充分阐明。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原发灶和配对肝转移灶的N-糖基化蛋白组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与原发灶相比,肝转移灶中CTSD的N-糖基化修饰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的功能实验表明,抑制CTSD的N-糖基化修饰能够显著降低CR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减少肝转移的发生。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CTSD的N-糖基化修饰在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具体来说,CTSD通过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状态,促进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转移。抑制CTSD的N-糖基化修饰则能够逆转这一过程,增强肿瘤免疫监视,从而抑制CRC的肝转移。
这一发现为CRC肝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基于这一发现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索针对CTSD的N-糖基化修饰的小分子抑制剂或抗体药物的研发,以期为CRC肝转移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强调了糖基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广泛作用。随着糖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基化修饰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靶向糖基化修饰的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总之,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的这一发现,不仅为CRC肝转移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深入理解肿瘤糖基化修饰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针对糖基化修饰的靶向治疗将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