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税务部门近年来持续深化税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依法诚信纳税成为企业行动自觉,让守信市场主体切实享受到“信用红利”。数据显示,2024年底全省A级信用纳税人达17.8万户,同比增长32%。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凭借“信用资产”驶入发展快车道。
不断完善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助力企业稳步前行。“多亏税务局同志‘一对一’辅导,短短7天就帮我们修复了信用。”回忆起去年经历的“信用危机”,枣强县达盛混凝土公司会计王新起感慨万千。这家曾因资金周转困难,交税不及时导致纳税信用降至D级的企业,在发票申领、融资渠道受限的困境中,切身感受到“信用失分”带来的发展阵痛。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枣强县税务部门迅速启动信用修复帮扶机制,组建专家团队推送风险清单、指导资料归集,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服助力企业信用级别恢复至B级。河北省税务局构建的信用修复“全周期”服务体系正在释放积极效应。聚焦“事前提醒、事中辅导、事后跟踪”工作机制,已打造了覆盖200万户企业的动态信用监测模式。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信用修复企业超50万户,守信激励的示范效应持续扩大。
信用修复不是终点,而是预防失信的新起点。“收到风险提示短信后,我们及时排查补正,避免了纳税信用扣分。”言诺建筑工程河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洋的庆幸,得益于河北省税务局的“智信享”纳税信用服务。该局依托大数据,按月提取登记、申报、发票等10余类高频业务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提前预警”,将失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整合系统数据,引导信用管理从‘事后修复’转向‘事前预防’。”河北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蒋家庆介绍,“2024年以来,通过预警机制已累计推送提示信息105.78万条,切实筑牢信用风险防控屏障。”
信用修复暖心帮助企业焕新升级,守信激励则靶向发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近年来,河北省税务部门推出一系列守信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塑造良好纳税信用形象:出口退税办理时长压缩,发票“按需供应”,“银税互动”年发放贷款超1700亿元……“这几年,我们真正切身感受到了纳税信用带来的‘优越感’。”河北领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健手持“全球最大石制板材”吉尼斯证书感慨道。作为A级纳税人,企业700余万元出口退税极速到账,融资洽谈、银企合作一路畅通。在定州市承运物流公司,“3天获批2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设备更新资金的燃眉之急;献县智能市政设备产业集群,205家小微企业凭信用贷款4300万元突破技术瓶颈;河北成亚汽车零部件公司以“7连A”信用获500万元授信,挺过订单寒冬……这些案例背后,是河北省税务部门深化“银税互动”的创新实践。据统计,自2024年以来,全省40.21万户企业通过纳税信用共获得2164.65亿元贷款,太平洋保险、燕赵保险等机构加入“信用变现”生态圈,“云税贷”等产品持续赋能,“以信换贷”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从“失信预警”到“以信换贷”,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良好的纳税信用级别受益。河北省税务部门将继续以纳税信用管理作为规范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抓手,助力纳税信用成为可量化、可流通、可增值的“硬通货”,以信用体系建设打通企业发展的“任督二脉”,让诚信纳税成为河北营商环境的亮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