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月12日,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人才挑战赛决赛在佛山落下帷幕。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15所粤港澳高校的500余名学生参与角逐,通过实战案例分析、创新方案设计等环节展开比拼。这场赛事不仅创下大湾区同类活动参与规模新高,更以赛为媒推动产教融合,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政企校协同搭建实践平台
本次挑战赛以“碳索未来·绿动湾区”为主题,聚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优化等前沿议题。参赛团队需在48小时内完成从数据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全流程设计,并接受来自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专家的现场评审。赛事特别设置“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转型”“绿色普惠金融模式探索”等实操命题,深度契合广东作为全国首个碳中和试点省份的战略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赛事组委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广发证券等30余家机构开放真实业务场景,并提供区块链技术、环境信息披露等专业数据库支持。中山大学参赛队凭借“基于区块链的粤港澳大湾区碳配额跨境流转平台”方案斩获特等奖,该方案通过智能合约技术解决粤港澳三地碳市场互联互通痛点,获得评委会“兼具理论创新性与产业落地性”的高度评价。
教育破壁催生复合型人才
“赛事最大价值在于打破学科边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领队教授陈漠指出,参赛学生来自经济、环境、计算机等交叉学科,部分团队甚至引入法律专业人才完善合规设计。这种跨领域协作模式,正应对着绿色金融对“懂金融、精技术、通政策”复合人才的需求缺口。
据主办方统计,超70%的参赛方案涉及气候压力测试、ESG投资策略等前沿领域,其中23项成果已与广东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等机构达成孵化意向。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蔡伟表示,赛事搭建了人才输送直通车,优胜团队将纳入“广东绿色金融人才储备库”,优先参与大湾区绿色项目实训。
以赛促教激活产教融合生态
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系统性推进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的举措,本次赛事折射出广东在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深层布局。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姜擒沧透露,计划将赛事成果转化为《绿色金融实务》等标准课程模块,推动省内高校2024年实现相关选修课全覆盖。而赛事中涌现的碳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工具等创新思路,已由专家团队整理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案例集》,拟作为行业培训教材。
在闭幕式上,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倪全宏明确表示,未来将建立“赛事-认证-就业”贯通机制,对获奖选手发放绿色金融从业资格认证加分,并联动金融机构开放百个实习岗位。可以预见,这场汇聚500余名青年智慧的赛事,正在重塑广东绿色金融人才培育范式,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级碳市场和绿色金融中心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