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之重器”——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迎来重要进展,超低温高强韧无磁不锈钢材料在该装置实现应用。这标志着我国攻克了极低温环境下材料高强度与高韧性无法兼顾的世界性难题,为核聚变能源发展铺就关键基石。
在试验室内,张宣科技的技术研发团队正通过精细的工艺参数调整与严谨的实验数据对比,反复测试以确保材料的性能符合超低温环境的要求。技术团队表示,经过多轮实验与数据验证,最终成功研发出既具高强度又具高韧性的低温钢材料,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技术瓶颈。
张宣科技作为该项目高端低温钢材料的研发单位,结合中科院理化所的科研优势,经过多轮实验,成功研发出具有优越性能的超低温材料。张宣科技技术团队深入调研,精准把握材料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改进,最终克服了技术瓶颈。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5月28日取得新突破,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让中国聚变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也为全球聚变堆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从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60秒、100秒到2023年的403秒、如今突破1000秒,在实验参数跨越的背后,是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跨越。备受瞩目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于2020年建成,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
此次张宣科技低温钢材料在“人造太阳”项目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高端材料研发领域的深厚实力,更为未来核聚变能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化,人类距离实现可持续的核聚变能源梦想又近了一步。
展望未来,张宣科技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致力于研发更多高性能材料,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和能源革命贡献力量。“人造太阳”项目的持续推进,将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加清洁、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开启能源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