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经过形态学专家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对,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白洋淀的生物多样性,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五月四节蜉是一种典型的清洁指示物种,属于节肢动物门蜉蝣目四节蜉科。这种生物对水质要求极高,通常只栖息于无污染的静水或缓流水域。它的出现,意味着白洋淀的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修复与保护。通过一系列科学治理措施,白洋淀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也得以恢复和提升。此次五月四节蜉的发现,正是这一努力成果的有力证明。
据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负责人乔雅君介绍,去年4月在监测过程中首次发现了五月四节蜉的稚虫。经过形态学专家初步鉴定,并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确认采集到的稚虫与五月四节蜉模式产地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从而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
五月四节蜉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认知,也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雄安新区将继续加强生态监测与保护力度,为华北明珠的璀璨未来贡献力量。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实验力量,时刻关注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为华北明珠的生态健康积累坚实的数据基础。未来,随着白洋淀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这里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