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马春森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自然》子刊发表

发布日期:2025-04-20

近日,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春森教授团队在环境、地学和综合类顶级期刊《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农作物害虫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管理变化的响应》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基于959篇文献的2043条数据,阐明了气候变暖总体上导致虫害加剧,地理分布扩大,物候期提前,年世代数增加;中高纬度比热带更有利于害虫发生;干旱、毁林和耕地开垦、施肥和灌溉、全球贸易总体上均促进害虫危害。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河北大学在全球热点领域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还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应对害虫威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导致昆虫生物多样性下降,但害虫与农业生态系统协同进化,具有较强的繁殖力、扩散力和耐逆性,加之高品质的农作物作为寄主植物,促进种群快速增长传播。昆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强度、方向极为复杂,缺乏有依据的普遍认知。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大量文献数据,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与农业管理变革、全球贸易等关键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害虫种群和群落的时空动态及其生态机制。

研究指出,气候变暖是导致害虫问题加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害虫的地理分布范围扩大,物候期提前,每年繁殖代数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对害虫的促进作用比热带地区更为显著。此外,干旱、毁林和耕地开垦等人为活动也会加剧害虫的危害程度,而施肥和灌溉等农业管理措施则可能通过提高寄主植物的质量和丰度,从而有利于害虫的增殖。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还探讨了研发气候智慧型害虫治理策略的优先方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传统的害虫治理方法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开发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减少害虫危害的新技术和新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河北大学马春森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应对害虫威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未来的害虫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演进,害虫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更加有效的害虫治理策略,才能确保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