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南沟头村,有一片占地10亩的土操场,这里摆放着轮胎、石锁和农具改造的"砘子",铁皮房内回荡着摔跤训练的呐喊声。69岁的白鹤江正带领孩子们反复练习保定快跤的过肩摔技术,他亲自示范动作,逐一纠正姿势,声音洪亮如钟。这位出身摔跤世家的老人,用十二年光阴构筑起一座民间摔跤殿堂,近日因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颁发的特别奖再度引发关注。
一、半生积蓄铸就摔跤沃土
2013年,刚过知天命之年的白鹤江拿出毕生积蓄,将废弃厂房改造成摔跤训练场。土操场上自制的训练器械、墙边的旧课桌、夏季必备的西瓜冷饮,处处彰显着武馆"因陋就简"的生存智慧。"中国式摔跤是老祖宗的宝贝,不能断在我们这代手里。"白鹤江的话语掷地有声。十二年间,他累计投入40余万元,就连赴外地比赛的交通食宿都自掏腰包。
二、千人受益的摔跤摇篮
暮色中的训练场景最具感染力:放学早的孩子伏案写作业,待晚六点准时加入训练队伍。12年风雨无阻,武馆培养出3名国家健将、8名一级运动员和7名二级运动员,斩获奖牌200余枚。11岁女孩刘辰滢两年斩获5枚全国性奖牌,18岁郭宇航从"小胖墩"蜕变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些典型案例印证着武馆的育人成效。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学员在这里完成了从"娇气包"到坚韧少年的蜕变。
三、超越功利的传承坚守
当被问及"古稀之年为何不休",白鹤江总抚摸着训练器械说:"看见孩子们摔倒了爬起来的样子,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他坚持免费教学,对学员家庭经济状况只字不问,铁皮房墙上挂满的锦旗见证着家长们的感激。此次获得天天正能量特别奖,白鹤江表示奖金将用于改善训练条件,"要让更多孩子感受摔跤的魅力"。
从专业队选手到民间传承者,白鹤江用半生践行着体育精神的真谛。在这座没有华丽装修的武馆里,摔倒与站起的轮回每天都在上演,一个古老格斗技艺的生命力,正在冀中平原的尘土中顽强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