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电视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100英寸电视销量同比暴增154.6%,市场份额达到1.4%,标志着中国家庭正式迈入“百寸大屏”时代。这一现象背后,是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的共同作用,深刻改变了中国家庭的视听体验和消费习惯。
价格亲民化是百寸电视加速普及的核心驱动力。过去,百寸电视因成本高昂被视为“奢侈品”,主要局限于高端市场。然而,随着产业链协同效应的显现,面板技术突破、生产规模扩大以及供应链优化,百寸电视的价格门槛迅速降低。数据显示,2024年100英寸电视的全球平均价格已降至约1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下降30%。国内品牌如创维、TCL、海信等通过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进一步推动价格下探。例如,创维酷开100K3 Pro 2025款价格低至7000元,叠加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后甚至不足6000元,彻底撕掉了百寸电视的“高端”标签,使其进入大众消费区间。
技术升级则为百寸电视的画质和性能提供了保障。作为各品牌的旗舰产品,百寸电视集成了量子点显示、动态调光技术、分区控光技术、高刷新率等高端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对超高清视觉体验的需求。例如,海信推出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TCL上市163英寸Micro LED巨幕电视,创维则推出采用定制类纸屏的百英寸家庭影院产品,减少反光和眩光,提升家庭场景适用性。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推动了百寸电视从“尺寸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政策红利进一步催化了市场需求。2024年8月,中国加力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对电视产品提供15%-20%的价格补贴,最高可达2000元。政策刺激下,消费者换购大尺寸电视的意愿显著增强,尤其是百寸电视成为以旧换新的热门选择。此外,《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和“超高清发展年”政策的推进,明确将超高清电视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为百寸电视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政策背书。
行业生态的完善也是百寸电视普及的重要推手。在上游,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通过11代线经济切割技术,大幅提升百寸面板的产能和品质,2024年京东方百英寸面板出货量激增460%,TCL华星光电115英寸面板出货量突破5000片。在终端,主流品牌纷纷布局百寸市场:创维2024年百英寸电视销量同比增长344%,海信推出激光电视并计划向更大尺寸延伸,TCL则通过“超大屏+高画质”战略抢占高端家庭影院领域。渠道方面,苏宁易购、京东等平台推出“送装一体”服务,解决百寸电视配送难、安装复杂的痛点,降低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的持续性。2024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的平均尺寸达到63.5英寸,连续两年增幅超3英寸;75英寸电视以23.2%的销量占比登顶第一,85英寸和100英寸的销量份额分别提升至10.9%和1.2%。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75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同比大增45.4%,合并市场份额突破11.2%,其中“百寸”产品(98-116英寸)出货量同比增长63.8%,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百寸电视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中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共振的结果。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表示:“百寸电视已从高端走向大众,未来随着Mini LED、Micro LED等技术成熟和供应链成本下降,将进一步渗透至普通家庭。”然而,挑战依然存在:超大尺寸电视的配送、安装及售后成本较高,部分老旧小区电梯容量限制可能影响消费体验。此外,内容供给能否匹配巨幕需求仍是关键。
尽管如此,百寸电视的普及浪潮已不可阻挡。从技术到价格,从政策到生态,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正在重塑中国电视市场的格局。未来,随着超高清内容生态的完善和智能家居场景的深化,百寸电视有望成为家庭娱乐的中心载体,加速推动中国电视产业迈向“超大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