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集团一季度利润飙升141%,“科技+制造”双轮驱动开启新增长周期

发布日期:2025-05-06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行业在需求疲软与存量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持续承压。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彩电、冰箱、空调等品类市场震荡下行,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然而,康佳集团却以一份亮眼的财报打破沉寂: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3.32%;利润总额达2.58亿元,同比激增141.79%。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康佳“科技+制造”双轨战略的厚积薄发,更标志着其通过重构消费电子产业生态,在行业寒冬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增长路径。

一、科技普惠:从功能硬件到场景爆品的跨越

康佳的逆势增长,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和技术创新的精准落地。在彩电领域,公司推出G9W Mini AI-LED壁纸电视,凭借648分区控光、超薄机身和双桌面系统,重新定义了“客厅美学”。该产品以技术隐形化、体验显性化的设计思路,在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Mini LED赛道的爆款。白电业务方面,康佳原创的STR保湿技术与HMO控氧模块,实现了果蔬、肉类、熟食三重食材15天长效保鲜,同时通过全域除菌和UV-C杀菌技术,将食材损耗率降低30%以上。这种从功能硬件到场景痛点的解决方案升级,让“三15天生态原鲜冰箱”成为市场宠儿。

康佳的科技创新并非孤立的技术突破,而是围绕用户生活场景构建的系统性创新。例如,其智能电视搭载的AI大模型平台,能够实现多模态推理交互,用户通过唤醒“小康小康”,即可获得影视推荐、剧情解析甚至儿童营养餐定制等服务。这种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家居场景深度融合的实践,推动产品从“工具”向“服务者”转型。

二、制造升级:智能制造与产业链协同的双重跃迁

在陕西康佳智能工厂,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线正以高效节奏运转,洗碗机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发往全球12个国家。这只是康佳制造力升级的缩影。通过智能化改造,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产能提升至400万台,生产效率与品质控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种制造力的跃迁,不仅提升了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更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康佳的制造升级不仅限于自身产能优化,更延伸至产业链上游。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前瞻性布局光电与存储两大赛道,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例如,重庆康佳光电在Micro LED领域完成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突破,RGB三色一次转移良率达到99.999%,相关专利世界排名第4位、中国第1位。这种上游核心技术的突破,直接支撑了下游消费电子产品的竞争力。2025年3月,康佳110A8 Ultra电视凭借自研画质芯片与23万+分区技术斩获SID金奖,正是“芯片+制造”协同创新的代表作。

三、战略协同:“黑白融合”与产业生态重构

康佳的增长密码还藏在“黑白营销融合”的战略实践中。通过整合彩电与白电的研发、供应链和渠道资源,公司实现了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315期间的全品类“双补”促销活动,正是基于这种资源协同的创新尝试。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冰洗产品零售增幅显著,冰箱品类同比增长70%,验证了融合战略的市场价值。

这种协同不仅限于营销层面,更深植于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例如,电视与冰箱共享部分核心部件供应链,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智能工厂的物流体系统一规划黑白电产品的配送路径,提升周转效率。据内部测算,融合战略使单品生产成本降低约15%,库存周转率提升20%以上。

四、未来展望:政策红利下的可持续增长

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家电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窗口期。康佳凭借全品类产品矩阵和上下游协同优势,有望充分受益。公司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5%,为后续市场拓展提供充足弹药。在半导体业务方面,合肥康芯威存储芯片一季度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540%,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显示出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劲动力。

康佳集团总裁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我们选择‘向下扎根’,回归家电主业并深耕核心技术,正是为了在行业周期中建立持久竞争力。”这种战略定力,使其在行业低迷期依然保持研发投入强度,2025年研发费用占比提升至5.8%,重点投向AI交互、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

从财报数据到战略布局,康佳的逆势增长绝非偶然。通过“科技+制造”双轮驱动,公司不仅重构了消费电子产业的价值链条,更在行业寒冬中开辟出差异化发展路径。随着“双补”政策红利释放和技术储备的持续转化,这家老牌家电巨头正展现出超越行业周期的成长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