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顶住美国压力持续采购俄石油,每吨节省89美元彰显战略定力

发布日期:2025-08-22

在全球能源格局剧烈震荡的背景下,印度以强硬姿态抵御来自美国的政治施压,坚持从俄罗斯进口折扣原油。这一决策不仅关乎巨额经济利益,更涉及国家能源安全与战略自主权的深层博弈。

据印度驻俄罗斯大使维奈·库马尔8月21日明确表态,尽管面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印度将继续履行与俄方签订的长期石油采购合同。数据显示,印度每进口一吨俄罗斯原油可节省约89美元,仅2022财年就实现50亿美元成本缩减。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其85%以上的石油需求依赖海外供应,而俄罗斯现已占据其总供应量的35%,成为关键来源地。

美国的施压源于对“石油美元”体系的维护焦虑。自俄乌冲突爆发后,特朗普多次指责印度大量购买俄油并在国际市场转售牟利,于7月31日签署行政令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关税,叠加此前措施使部分商品税率高达50%。然而,新德里迅速反驳称美方做法“不公平、不正当且不合理”,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印度的战略考量具有多重维度。经济层面,俄油价格较国际基准价低10-15美元/桶,显著缓解了通胀压力。印度还将俄油加工成精炼产品后出口至欧洲等地,赚取每桶约60美元的差价利润。这种“中间商”角色使其在2023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石油产品出口国。更深层的布局在于金融创新——印俄正探讨直接使用卢比结算贸易,试图绕过美元支付系统,此举被视作对石油美元霸权的挑战。

历史纽带与现实需求形成双重支撑。冷战时期苏联曾是印度主要军事伙伴,如今这种战略互信延伸至能源领域。印度石油部指出,与俄方签订的是5至10年长期协议,违约成本高昂且难以替代。相较之下,中东或非洲供应受地缘局势影响较大,运输成本也更高。此外,印度国内可探明石油储量仅占全球0.3%,天然气储量不足0.7%,能源短缺倒逼其必须保持多元进口渠道。

国际舆论场域中,印度巧妙运用话语策略。外长苏杰生曾表示:“我们通过购买政策缓和了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实际上控制了全球通胀。”更有行业人士警告,若印度停止采购俄油,国际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200美元以上,冲击全球经济稳定。面对西方关于“双重标准”的质疑,印度反指欧盟仍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货物,凸显自身行为的合理性。

这场博弈折射出多极化时代的复杂图景。美国试图通过制裁维系其主导的国际秩序,而印度则依托庞大市场和地缘位置寻求战略自主。莫迪政府的应对展现出新兴大国的外交智慧:既高调推动“印度制造”以降低进口依赖,又深化与中东、非洲的能源合作分散风险;表面上接受谈判空间,实则坚守核心利益不放。正如《印度时报》所言:“趁此机会再跟俄罗斯谈谈,争取更大折扣。”这种务实主义思维贯穿于印度的决策全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中国、土耳其等国同样持续采购俄油,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的趋势渐显。国际能源署曾警示,若印度被迫放弃俄油,全球供应链将面临巨大缺口。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制裁陷入两难困境——过度施压可能引发反制联盟的形成,放任不管则损害自身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