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举行会晤期间,突然中断会议转而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据法新社援引多名消息人士披露,普京在通话中提议邀请泽连斯基赴莫斯科举行和平峰会,但立即遭到乌方断然拒绝。这一提议因涉及安全风险与政治象征意义引发多方争议,而特朗普随后表态称“普京可能根本不想达成协议”,更令和谈前景蒙上阴影。
泽连斯基对莫斯科作为谈判地点的否决基于双重考量。从安全层面看,乌克兰情报机构担忧总统专机一旦降落俄军控制区域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而政治层面,赴俄首都谈判极易被国内解读为屈服于侵略者。一位参与过顿巴斯战役的老兵直言:“走进克里姆林宫等于承认失败,民众绝不会接受。”民意调查显示,高达80%的乌克兰人支持继续战斗而非妥协。此外,普京此前曾质疑泽连斯基任期合法性,进一步加剧了乌方对其真实意图的警惕。
特朗普在会后的表态暴露出美俄欧之间的深层分歧。他一方面承认冲突“极难解决”,并坦言观察到普京对结束战争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仍试图推动进程,表示若两位领导人先举行双边会谈将“更为理想”。然而现实阻碍重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次日即淡化直接对话可能性,强调需从专家层级逐步推进;欧洲国家虽支持会晤构想,但在选址问题上存在矛盾——法国力推中立色彩浓厚的日内瓦,匈牙利则提议布达佩斯,但该地因历史关联被基辅视为潜在亲俄场所。
领土议题成为核心症结点。俄罗斯坚持将安全保障与领土变更挂钩,要求乌克兰承认俄方对克里米亚及东部四州的控制权;而乌克兰宪法明确禁止割让领土,泽连斯基虽提及可能考虑“按比例交换”,但强调必须通过三方机制讨论。俄罗斯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声称“无人拒绝会谈”,却补充“不应为会面而会面”,折射出俄方缺乏实质进展意愿。与此同时,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方向取得战术突破,被视作施压谈判桌的军事筹码。
国际社会对局势发展持审慎态度。马克龙批评普京是“家门口的食人魔”,芬兰总统则质疑其可信度。美国虽承诺提供空中支援,但明确排除派兵可能,迫使欧洲承担更多地面安全责任。值得关注的是,瑞士曾提出作为冷战时期美苏会晤经典场地承办会谈,却因加入对俄制裁名单遭遇外交困境。分析人士指出,各方在主权界定、安全保障机制和历史叙事上的根本性对立,使得突破性进展短期内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