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前7个月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

发布日期:2025-08-16

石家庄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河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085.3亿元,其中出口1307.6亿元、进口777.7亿元,展现出强劲的贸易活力。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河北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为,也折射出区域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与国际合作的深化。

从国别市场看,河北与多个重点地区的合作成果显著。对巴西进出口295.3亿元,同比增长2.6%;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分别实现78亿元和76.7亿元的交易额,增幅高达86.9%和36.1%;对几内亚、阿曼的进出口也表现亮眼,分别达到73.6亿元和72.1亿元,同比增长72.5%和502.2%。这些数据表明,河北正加速拓展多元国际市场,传统与新兴市场并举的策略成效初显。

机电产品成为出口的核心驱动力。前7个月,机电产品出口604.1亿元,占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值的46.2%。细分领域中,汽车零配件和电工器材分别出口43.7亿元、31.7亿元,凸显制造业产业链优势。与此同时,钢材、医药材及药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量分别达到170.4亿元和31.8亿元,同比增幅为7.3%和5.2%,显示产业升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

大宗商品进口则为能源安全与工业生产提供支撑。期内进口大宗商品551.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能源产品占224.8亿元。金属矿及矿砂进口量同样攀升,累计226.4亿元,同比增长12.8%,尤其是铝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额达70.4亿元,增幅高达64.9%。此类资源的稳定输入,既保障了省内企业的原料供应,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节点的战略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多式联运体系的完善为贸易畅通注入新动能。石家庄海关通过强化监管与服务创新,推动丝路海运、空中丝路、跨境公路及班列铁路协同发展。例如,6月份水路运输出口钢材增长23.9%,公路运输纺织服装增长50.3%,航空电子元件出口增幅达1.5倍,铁路汽车运输量则提升24.2%。这种立体化物流网络有效降低了跨境成本,提升了通关效率。

分析人士指出,河北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前数据显示,其对共建国家的进出口占比超七成,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民营经济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的灵活性和竞争力。而高端制造与资源型经济的互补模式,正逐步构建起双向循环的贸易格局。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河北凭借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已形成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未来,如何进一步整合产能合作、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机遇,将成为巩固现有成果并实现突破的关键。(赵丹媚 谌诗雨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