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彰显外贸强大韧性与活力

发布日期:2025-08-25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在会上宣布,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也展现了外贸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巨大潜力。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8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显著增长。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先后跨越了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更是达到6.16万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2.4%。出口和进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分别稳定在14%和10%以上,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

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样令人瞩目。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已达到18.2%,意味着每5美元的出口中就有近1美元来自高技术产品,显示出我国出口商品的“含金量”和“含新量”持续攀升。此外,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7万亿元,5年间增长67%,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在贸易伙伴方面,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东盟已连续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22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同时,与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为我国外贸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国际合作共赢的新优势更加凸显。

为支撑这一庞大且复杂的贸易体系,我国海关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达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位居全球首位。通过全面加强智慧海关建设,实现了全国通关一体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连接我国与世界贸易的“数字门户”,基本覆盖了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线上、掌上通关办事已成为常态。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海关总署还积极创新监管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创新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监管模式,加速培育外贸新动能;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推动保税维修业务快速增长;加大对AEO(高资信)企业的联合激励,使3000多家企业享受到融资担保、授信等优惠措施。这些政策红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外贸之所以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从简化通关流程到深化制度创新,从拓展多元市场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发力,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国有望在全球贸易舞台上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挑战,我国外贸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令人振奋。这不仅是对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贡献。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深化国际合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