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后迎来强势反弹,上证指数成功收复3200点关口。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反弹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是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据金融监管总局4月8日发布的通知显示,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随后,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阳光保险等多家机构纷纷表态,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加大权益类底仓资产。
作为私募基金掌门人,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长期资金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力量。”他提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类资金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对于缓解市场恐慌情绪、促进股市企稳回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的预测,2025年全年将有接近1.7万亿长线资金流入A股市场,进一步改善股票市场结构。同时,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强调了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资金是市场的“稳定器”,并且今年入市的“长钱”明显增多。
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截至2024年11月4日,两融余额已突破1.7万亿元大关,其中融资余额连续14个交易日增加,反映出增量资金不断涌入市场的趋势。此外,已有约1.7万亿资金通过ETF渠道进入A股,完成了初步布局。
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投资者情绪逐渐趋于乐观。有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态度,关注基本面稳健的公司,利用当前市场调整的机会进行长期投资规划。随着增量资金的逐步到位,A股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