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即将迎来建国250周年纪念,但一场由贸易政策引发的“烟花荒”却让这场本应盛大的庆典蒙上了阴影。据行业数据显示,美国市场95%的烟花依赖中国进口,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关税问题,已造成供应链中断,美国烟花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一危机的背后,是美国烟花产业长期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缺陷。美国烟火协会(APA)首席执行官朱莉·赫克曼直言:“美国已丧失生产烟花的原材料和化工能力,即使本土设厂,所有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历史上,美国曾拥有烟花制造业,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受安全法规和成本压力,产业逐渐萎缩,中国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则成为最大进口国。
关税政策的冲击波正蔓延至美国经济各领域。洛杉矶港数据显示,亚洲货运订单取消量激增,海运集装箱订单量三周内下降60%。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警告,制造业产出已跌至疫情以来最大降幅,商业投资萎缩加剧了经济衰退风险。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指出,货架商品短缺和物价上涨可能在数周内显现,零售业或面临大规模裁员。
更令民众不满的是,这场贸易战正值美国建国250周年前夕。社交媒体上,“拯救烟花”话题持续发酵,民众纷纷批评关税政策“损害节日传统”。芝加哥等城市开始紧急寻找替代方案,但欧洲供应商产能有限,无法填补缺口。正如《纽约时报》评论:“一场本属全民的庆典,却因政治博弈沦为无烟的尴尬。”
目前,美国烟火协会已致信特朗普政府,呼吁重启2019年对烟花的关税豁免政策。协会强调,烟花不仅是商品,更是“美国精神的象征”,取消关税是保护小企业和文化传承的关键。然而,政策调整能否及时到位仍存疑。经济学人智库警告,关税的“牙膏效应”已无法逆转——供应链断裂后,即便关税取消,产业复苏仍需数月时间。
此次危机再次暴露了全球化产业链的脆弱性。正如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加里·科恩所言:“美国人最想念的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从烤面包机到节日烟花,高度依赖进口的日常消费品正成为贸易战中“看不见的受害者”。如何在地缘政治与民生需求间找到平衡,或是美国决策层亟需解答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