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内,焊花飞溅、天车穿梭、机器轰鸣交响成曲。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巴威唐山”)正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笔,勾勒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崭新图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典范项目,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造”的跨越式转型。
依托北京巴威公司30余年积累的技术底蕴,新基地将大型电站锅炉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确立为核心业务。其设计的100万千瓦等级烟煤超超临界产品、60万千瓦等级褐煤和无烟煤超超临界产品均达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与MES系统全覆盖生产环节,工厂实现全流程数据互联管控,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设备更新上,更贯穿于管理理念革新——从订单排产到质量追溯,数字化工具让每个环节都可精准优化。
绿色发展是巴威唐山的另一大亮点。公司与隆基森特合作建设的2.58MW BIPV光伏发电项目于2022年底并网发电,2024年前10个月实际发电量超出预估11.4%。采用无边框设计的组件表面经雨水自然冲刷后减少积尘影响,最大限度转化清洁电能。此外,厂区按绿色建筑标准建造,集成地源热泵、建筑光伏一体化等低碳技术,构建了节能先行的生产环境体系。这种将环保融入生产的实践,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形成双重助力。距港口不足10公里的地理位置大幅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尤其契合其50%以上产品面向海外市场的需求特点。当地政府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贯穿项目始终,从签约落地到建设运营均有专人跟进解决问题,使企业得以专注主业发展。而首钢等龙头企业前期落户奠定的产业基础,则催生出上下游配套齐全的集群效应。如今园区内,金隅科实可加工精度达0.002毫米的精密零件,北京鑫华源的无线重载泊车机器人高效运转,与巴威唐山形成协同创新网络。
人才战略支撑着技术创新链条。公司深度对接曹妃甸新城高校资源,校园招聘中来自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学生占比超75%。这些新鲜血液快速融入技术团队,如焊接工位上的王志发等年轻技工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目前企业已为当地创造200余个涵盖研发、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就业岗位,既提供稳定就业又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从北京石景山到曹妃甸港口,这场跨越不仅是地理坐标的改变,更是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随着产业链协同深化,巴威唐山正朝着“世界一流高端锅炉制造基地”目标稳步迈进。其以智造赋能产业升级、以绿色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为自身开辟增长空间,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该企业将继续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锅炉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