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后奥运经济迸发新活力 多维度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发布日期:2025-08-25

在冬奥会成功举办的余晖下,河北张家口正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将昔日的冰雪赛场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座曾经因承办国际顶级赛事而备受瞩目的城市,如今通过场馆改造、赛事升级、产业融合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持续汇聚着后奥运时代的经济发展新动能。

冬奥场馆的后续利用堪称典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经过适应性改造后,已超越单一体育功能定位,转型为多功能综合体。其停止区巧妙设计成标准足球场,白天承载飞盘、攀岩等文体活动,夜晚则变身灯光秀与乐队演出场地,实现四季运营不闲置。云顶滑雪公园完成专业赛道大众化改造,既保留国际赛事承办能力,又向普通游客敞开怀抱。据统计,2024至2025雪季期间,崇礼区9家滑雪场接待游客达523.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充分印证了场馆改造对客流的拉动效应。

赛事经济的常态化运作成为另一增长极。依托冬奥留下的高水准设施和组织经验,张家口构建起覆盖全季节的赛事体系。除传统冰雪项目外,WMRA世界山地跑世界杯、崇礼168超级越野赛等户外赛事相继落户,形成“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消费模式。特别是成功申办2029年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以及连续三年承办国际级雪上项目专业赛事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成绩,凸显出城市在全球冰雪运动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高端赛事不仅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更催生出会展经济、研学经济等衍生业态,使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

体文旅深度融合开辟出发展新空间。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速推进,官厅服务区获评全省首个3A级景区服务区,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开通运营。精心设计的寻“天路之巅”网红打卡游、草原天路系列线路等产品,将冬奥场馆与周边自然人文资源有机串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市利用冬奥场馆及周边资源举办各类活动近300项,引流约130万人次,带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太子城国际冰雪小镇内,五星级酒店群与文创商街相映成趣,马术乐园等新兴业态丰富了度假体验,展现出消费升级趋势下的供给侧创新。

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为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宣化冰雪产业园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诺工程塑料公司自主研发的仿真冰板打破季节限制,产品远销海外市场;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吸引法国MND索道等国际知名企业入驻。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链招商,当地已形成从重型设备到轻装备的完整生产体系,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据规划,到2030年全市冰雪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230亿元,有望建成国家级冰雪装备产业基地。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充分发挥风光资源优势,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比超过80%。这种“冰雪白”与“低碳绿”交织的发展模式,既契合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又塑造了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区域通达性,京张高铁与雪场接驳巴士网络的形成,让“来得快”“玩得爽”成为现实。

从赛事经济到全民参与,从单一季节火爆到四季常态运营,张家口正以系统化思维破解赛后利用难题。通过搭建全季体育集团、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市场化手段,推动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借助冰雪学院建设和贯通培养机制,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与北京深化区域合作,共建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活动品牌。这些举措不仅延续了冬奥遗产的价值生命,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