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带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迎来喜讯——其风电装机规模已达2535.15万千瓦,连续第五年荣膺“全国风电第一大市”称号。这座曾被形容为“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城市,如今已将肆虐的狂风转化为推动能源革命的核心动力,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标杆样本。
张家口的成功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年均风速达每秒6.8米,年稳定发电时长超2800小时,风能可开发量超过4000万千瓦,被誉为“华北风电黄金带”。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契机获批设立以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等文件,对风场规划、电网配套和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管控,并建立“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全程代办”的服务机制,吸引了华能、大唐等130多家新能源企业入驻布局。这些企业在风场周边建立实验室与生产线,实现“好风变好电”的技术突破。
在电力输送与消纳环节,张家口同样走在前列。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张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已累计向北京、雄安新区输送绿电约500亿千瓦时。目前全市建成6条电网送出通道,总接入能力居河北省首位,并采用压缩空气、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技术平衡供需波动。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首创的“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打破传统电力交易模式,累计完成绿电交易量达100亿度,为企业和用户节省电费支出约25亿元,开创了大规模市场化消纳的新路径。
产业链本土化是另一关键支撑。运达、明阳、艾郎等知名企业构建起涵盖风机制造、叶片生产、塔筒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例如,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已具备年产193系列叶片200套的能力,且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生产。这种“本地造”模式不仅降低物流成本,更带动形成智能风机产业集群,使装备制造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