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石家庄市被及时阻止。当地公安机关接警后反应迅速,仅用3分钟便成功拦截了一笔即将转出的6万元款项,为受害老人挽回了全部损失。这起事件再次凸显出警方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决心与效率。
据警方介绍,事发当日下午,一位七旬老人神色慌张地走进辖区派出所求助。原来,他接到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账户异常需紧急处理”为由诱导其进行转账操作。由于骗子伪造了逼真的工作证件照片和官方文件模板,老人信以为真,已按照对方指示准备好将毕生积蓄——整整6万元转入指定账户。值班民警发现情况危急后立即启动反诈应急机制,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同步开展资金查控工作。通过公安系统与银行的联动协作,仅用3分钟就锁定了涉案账户并实施冻结措施。
经后续调查证实,该诈骗团伙专门瞄准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人群体,利用他们对政策法规不了解的特点精心编织谎言。办案民警指出:“这类骗局往往披着合法外衣,通过伪造公文、模仿公职人员身份等方式降低受害者警惕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能够如此快速止损,得益于公安机关前期建立的“警银联动”快速响应体系。目前涉事账户已被依法管控,相关线索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石家庄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包括冒充亲友求救、虚假投资理财等多种形式。为此警方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凡涉及资金转账务必做到“三要”——要核实对方真实身份、要确认事项真伪、要与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同时建议子女定期帮助父母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获救老人紧握民警双手连声道谢:“这些钱是我和老伴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本,要是没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场群众纷纷点赞警方的专业素养和高效处置能力。据悉,石家庄市公安机关将持续推进“断卡行动”,加强重点人群精准宣防,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此案例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警方呼吁广大群众提高识骗防骗能力,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报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