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卢龙县某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熟练操作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次梁安装。工厂预制好的构件如同“搭积木”般被精准拼接,建筑物的整体框架渐次呈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装配率高达77%,展现了当地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成熟技术与高效施工能力。近年来,卢龙县紧抓建筑产业现代化机遇,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政策引导、产业链整合和技术创新,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产业集群。
依托传统建材产业基础,卢龙县自2017年起战略布局装配式建筑赛道。当地拥有充足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资源,以及完善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政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出台《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土地审批、招商引资到人才培养全方位支持企业成长。目前,全县已聚集上下游相关企业57家,产值突破47.56亿元,形成涵盖钢结构、PC构件、整体卫浴、内外装饰板材等多元产品的全产业链体系。其中,河北永祥建设发展集团等龙头企业年产PC构件10万立方米、钢结构2万吨,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产品远销京津冀及东北市场。
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卢龙县积极推广BIM设计技术,引导本地企业与国内顶尖研发机构合作,提升设计能力和施工精度。同时,鼓励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推动生产线向自动化转型。例如,卢龙文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木皮拼接、热压等工艺实现木门规模化生产;部分企业还探索建立协同管理平台,整合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据,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县职教中心开设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破解行业技能短板。
应用场景的拓展进一步加速了市场渗透。政府明确要求新建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及商品住宅按比例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并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如第五实验小学、游客中心、警务中心等已投入使用的建筑均采用该技术,既缩短工期又降低能耗。在乡村振兴领域,装配式绿色农房试点成效显著。村民王恒家的新房由高强度砂石混凝土和岩棉复合材料建成,冬季无需取暖即可保持室内温度,且建造周期仅需20余天。这种模式已在多个乡镇推广,计划建设连片示范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面向未来,卢龙县持续深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轻质保温材料、节能门窗幕墙等领域的企业,目标到2027年实现上下游企业总数达30家、产值破百亿。同时,通过建设产业联盟和展示园区,强化行业标准与品牌效应。如今,该县已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城镇化试点县、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多项荣誉,其经验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