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与环保升级,这个传统重工业省份正在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跨越式转变。
在政策支持方面,河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根据《河北省加快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当地聚焦三个关键点:一是把握形势增强信心,抓好省委省政府部署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如河北龙凤山集团80万吨高纯铁、超纯铁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压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规范条件企业申报、供应链平台建设和转型金融支持等工作落实到位。这些举措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品结构优化成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河北钢铁企业不断突破高端领域,河钢集团高端品种钢占比已近80%,较十年前增长近50%。例如,河钢浦项生产的锌铁合金(GA)汽车板最薄可达0.3毫米、最宽达1860毫米,成功进入知名车企供应链体系;唐钢公司研发的14毫米和16毫米超厚规格大梁钢填补国内空白,应用于专用车防护件制造;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直径42毫米含钒特钢及邯钢公司创纪录的2060毫米断面不锈钢复合卷板均展现技术实力。2023年数据显示,全省高端钢材冷轧薄宽带钢、特厚板、电工钢、镀层板等产量占比达19.8%,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智能制造加速产业升级步伐。石钢公司的精整车间内,机器人集群高效完成修磨、打捆等工序,其环保搬迁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河钢集团构建覆盖设备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数智系统,利用5G、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管控。河北省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6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8%,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分别达到53.9%和59.8%。去年成立的数字化转型联盟更将服务延伸至全部钢铁企业,定制转型方案推动行业深度变革。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太行钢铁引入ESP生产线后,工序减少3座加热炉和6个烟气排放口,全程无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归零。该企业通过工艺流程再造实现创A级目标,并开发出20多种精品钢,其中五成以上销售额来自新产品。目前全省环保绩效A级企业数量增至56家,居全国首位,所有在产钢铁企业均完成全面创A。依托《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用于废钢资源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加速低碳转型进程。
产业链延伸拓展新的增长空间。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河北鼓励钢铁企业向服务商转型,发展剪切配送、EVI先期介入等增值服务。例如,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展“车身一体化设计”,为家电企业提供定制化高端板材解决方案。同时,省内布局废钢加工配送基地,推动短流程炼钢与长流程协同发展,降低原料成本并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
河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数智赋能,年内计划突破国际领先技术10个以上,研发50个新产品,认证10个绿钢品种,打造10个钢铁大模型应用场景。通过建立市场化协同机制和行业标准体系,培育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带动全链条升级。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河北钢铁产业正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轨道稳步前行,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