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波荡漾的渤海之滨,北戴河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一场关于海洋经济的深刻变革。这里,不再是传统渔业粗放式经营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近日,记者深入探访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见证了其在打造绿色、可持续海洋经济模式上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走进北戴河新区的海洋牧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智能化养殖网箱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海面上,它们不仅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确保了水质清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配备了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温、盐度、溶解氧等关键指标,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率,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了从“靠海吃海”到“养海护海”的转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将生态保护融入海洋牧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实施人工鱼礁投放、海藻场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促进了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自然繁衍。同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和品种选择,避免单一化养殖带来的生态风险,维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今,这里的海水更加清澈,海底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成为新的旅游亮点。
产业升级是北戴河新区海洋牧场建设的另一大亮点。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深加工、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一些企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海洋活性物质,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有的则专注于海鲜预制菜的研发与生产,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饮食的需求。此外,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还发展起了休闲渔业、科普教育等多元化业态,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参与到海洋文化的探索与传承中来。
科技创新是驱动北戴河新区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内建立了多个科研平台和创新中心,汇聚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海洋科技人才,致力于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从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到种质资源的改良优化,再到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突破,一系列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着海洋牧场的智能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当地渔民也在这场变革中受益匪浅。政府通过培训指导、政策扶持等方式,帮助他们转变生产方式,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实现了从传统渔民向现代海洋产业工人的身份转换。许多渔民加入了合作社或企业,成为股东和员工双重身份的主人翁,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北戴河新区的实践表明,生态优先与产业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双赢之路。通过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和持续投入,这里成功打造了一个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样板。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